记者在某购物网站输入关键字“榨油机”,分分钟便搜索出5000余件商品,这些榨油机的售价多在1500~3000元。在一家月销量近700台的店铺中有这样的说明:纯物理低温压榨,不添加任何防腐剂,可以压榨各种油料,例如花生、芝麻、核桃、葵花子、橄榄仁等18种油料,出油率比工业机械还高。
而在实体店铺,榨油机的销售也同样火爆。“本机适合冷榨,将花生、芝麻、菜籽等植物油料直接放入机内,一分钟即可出油,每小时可以压榨6~7斤的油料,可连续作业10个小时以上。”北京朝阳区一家销售家用榨油机的店主介绍说:“不少人都是因为家里有孕妇、孩子,特地来选购的。”
未经精炼 自榨油问题多
对于消费者对自榨油的热衷,有关专家却提出质疑:缺乏现代化工艺的自榨油,隐患不少。
那么,自榨油是否真的更健康、更安全呢?对此,专家表示,自榨油是没经过精炼加工的初级油,又被称为粗油,含杂质多、易氧化变质,不宜长期储存。粗油要进行精炼,除去杂质,进行脱色、除味之后才能销售,精炼后的油稳定性更好。
同时,自榨油的“烟点”较低,而油烟中含有丙烯醛等有害物质,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很强的刺激作用。在爆炒或煎炸食物时,超市卖的桶装油应该是更好的选择。
另外,自榨油不一定就不含黄曲霉素。因为花生是否霉变不能单从肉眼观察,有的花生外表正常,但内部已出现黄曲霉素,而自榨油缺乏处理黄曲霉素等有害物质的工艺,即使自己选料,也可能出现黄曲霉素超标的情况。
据了解,正规榨油厂有严格的生产卫生环境要求,对原料的农残、霉变及转基因产品等均有严格把关,家庭榨油则难控制。而自榨油易被氧化,酸价过高的油会破坏人体酸碱平衡,影响消化系统。
虽说自榨油不比桶装油更加安全,但在营养价值方面还是有可取之处的。食用油在加工过程中,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等容易随着精炼而被去除一部分,自榨油由于没有经过精炼,这些物质会保留更多一些。但对于食品,应该在安全的前提下考虑营养,精炼所损失的营养,可以从其他的食物中获得